人间四月芳菲始,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节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特有意义,不仅是慎终追远、礼敬祖先的节点,也是礼赞英雄、缅怀先烈的时刻。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今日神州看奋起,陵园千古慰忠魂!在中国这方热土上,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解放、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篇篇悲壮激越的历史篇章。坐落在沂蒙山区腹地的临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沂蒙山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都是著名的革命根据地之一,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
在这里,有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祖秀莲;在这里,有拥军支前模范“沂蒙六姐妹”(张玉梅、伊廷珍、杨桂英、伊淑英、冀贞兰、公方莲);在这里,有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的“中国抗日第一村”渊子崖村;在这里,有被毛泽东称作“愚公移山,改造中国”的典型厉家寨;在这里,有宛转悠扬、风靡大江南北的一曲民歌《沂蒙山小调》;在这里,有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开国元勋陈毅、徐向前、罗荣桓、开国第一将粟裕、谷牧、罗炳辉留在这一片片充满神奇和静谧的土地上。在这片土地上,发生的那一幕幕动人的革命故事,至今让人肃然起敬。
缅怀,是为了传承,沿着革命先烈指引的方向,秉承先烈遗志、传承沂蒙精神,是我们每一个后继者需要肩负的历史责任。沂蒙精神是对历史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的展望,更是老一代想让走向未来的一代人传递的精神火把,是中华民族永生的精神财富!
华东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49年4月,主体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革命烈士纪念堂、抗日战争纪念馆(沂蒙精神展馆)和解放战争纪念馆。1986年10月,被批准为第一批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革命烈士纪念塔高45米,塔身正面“革命烈士纪念塔”7个贴金大字为毛泽东同志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