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的资料介绍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1 09:21:11    

黄河,中国古代称大河,发源于中国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区,最后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注入渤海,全长5464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仅次于长江,也是世界第五长河流。在中国历史上,黄河及沿岸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

黄河流域行政区划

《黄河保护法》第二条第二款“本法所称黄河流域,是指黄河干流、支流和湖泊的集水区域所涉及的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相关县级行政区域”。第一百二十一条“本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一)黄河干流,是指黄河源头至黄河河口,流经青海省、四川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山西省、陕西省、河南省、山东省的黄河主河段(含入海流路);

(二)黄河支流,是指直接或者间接流入黄河干流的河流,支流可以分为一级支流、二级支流等;

(三)黄河重要支流,是指湟水、洮河、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皇甫川、窟野河、无定河、汾河、渭河、伊洛河、沁河、大汶河等一级支流;

(四)黄河滩区,是指黄河流域河道管理范围内具有行洪、滞洪、沉沙功能,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有群众居住、耕种的滩地。

黄河流域

黄河上游玛多县多石峡以上称河源区。河源当地称玛曲。"玛"即玛夏,藏语意为孔雀,"曲"是河,"玛曲"即孔雀河。孔雀河起始于约古宗列盆地西南隅卡日扎穷山的玛曲曲果日(意即黄河源头山),山坡前有众多的泉群,泉群汇集成东、中、西三股泉流,东股最大,冬季不结冰不断流,当地藏民称它是玛曲曲果(黄河源头)。三股泉流汇合后,串联许多大小水泊,逐渐形成了一条6~9米宽的小河,缓缓东北流入约古宗列。约古宗列是一个海拔4500米左右的盆地,东西长20余公里,南北宽约13公里,盆地西部是雅拉达泽山,北部是扎尕喀州山,东南部是洋咯拉折山,盆地内散布着众多的水泊,行在约古宗列盆地的河段,又称约古宗列曲,它串联大小水泊。

黄河源头

主要湖泊:扎陵湖、鄂陵湖

上游:河源至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的双河镇为上游,河道长3471.6公里,流域面积42.8万平方公里,占全河流域面积的53.8%。两岸多系山岭及草地高原,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高峰可超过4000米,河道呈"s",河源段400公里内河道曲折,两岸多湖泊、草地、沼泽,河水清水流稳定,水分消耗少,产水量大,多湖泊,最大湖泊星宿海、鄂陵湖,气候为高原寒冷,鱼类系中亚高原区系,种类少,资源丰富。鱼类资源长期未被开发利用。

黄河九曲十八弯

中游:黄河自托克托县的双河镇至河南郑州市的桃花峪为中游。中游河段长1206.4公里,流域面积34.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43.3%,落差890米,平均比降7.4‱。龙门以下到潼关130公里河段, 纳汾、渭、泾、洛诸水,水量大增,泥沙大量淤积,河道不稳定,中游经黄土高坡,携带大量泥沙,给下游巨大危害,是根治水害的关键河段。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地区,支流带入大量泥沙,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最大年输沙量达39.1亿吨(1933年),最高含沙量920千克/立方米(1977年)。

黄土高原

壶口瀑布

下游: 黄河桃花峪至入海口为下游。流域面积2.3万平方公里,仅占全流域面积的3%,河道长785.6公里,落差94米,比降上陡下缓,平均1.11‱。下游河道横贯华北平原,绝大部分河段靠堤防约束。河道总面积4240平方公里。由于大量泥沙淤积,河道逐年抬高,河床高出背河地面3~5米,部分河段如河南封丘曹岗附近高出10米,是世界上著名的"地上悬河",成为淮河、海河水系的分水岭。除大汶河由东平湖汇入外,本河段无较大支流汇入。

黄河地上悬河

黄河地上悬河

黄河入海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