闰月年是指 农历中每3年增加一个月的年份。由于农历是阴阳历,需要同时考虑月亮绕地球运行(阴历)和地球绕太阳运行(阳历)的时间,因此农历年长度通常为354或355天,比阳历的365天要短约11天。为了调和这种差异,农历会在一定周期内增加一个月,形成闰月年。
具体规则如下:
闰月年会在通常的12个月之外增加一个月,使得该年有13个月。
增加的月份称为“闰月”,通常加在农历的二月之后,但具体加在哪个月则依据农历的历法规则,主要与二十四节气相符合。
闰月年的长度一般为384天,有些个别年份也可能长达383天或385天。
闰月年虽然每3年有一次,但并不是每3年都会出现闰月,因为闰月的添加还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如与农历的二十四节气相符合。
总结起来,闰月年是为了使农历与太阳年保持同步而设置的一种历法安排,通过在特定年份增加一个月来调整农历与回归年之间的天数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