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挥舞“关税大棒”的当下,中国产品“走出去”面临挑战。TTD(The Trade Desk)中国区资深业务拓展总监吴昱霖认为,将“中国产品“升格为“中国品牌”是中国企业应对关税壁垒、实现成功出海的必由之路。
在日前举行的TTD2025中国品牌全球高质量发展媒体分享会上,吴昱霖分享了一组来自世界银行的数据:中国制造业占全球比重高达30%,中国头部品牌在全球工业增加值份额上已超越美国;然而在品牌价值份额方面,中国品牌仅占全球价值品牌的18%。这一数据表明,中国品牌在全球发展中的领先地位主要体现在“量”上,而在品牌价值方面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或许正是中国企业突破关税壁垒的重要机遇。”吴昱霖如是说。
吴昱霖观察到,中国品牌正在走向世界。“从我们服务的客户来看,许多中国企业具有稳定的全球布局和品牌溢价能力。” 吴昱霖告诉记者,许多中国企业早已在亚太、欧洲等市场深耕多年,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世界贸易的风波中能够“乘风破浪”。
“而且许多中国品牌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 吴昱霖介绍道,在品牌建设后,漫步者销售同比增长超过30%、Govee正在成为美国中青年家庭的新宠、Veloric更是成了国外社交媒体的“网红”。
同时,“关税战”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意识到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吴昱霖告诉记者:“最近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布局全球品牌建设。”她看到,许多中国企业已经不满足于“卖货”,不满足于三五年的短期红利,而是开始建设真正的“百年品牌、百年企业。在她看来,只有走品牌建设之路,才能在国际市场中真正拥有席位,对抗国际经济秩序的“惊涛骇浪”。
中国企业品牌意识淡薄有其历史原因。中国品牌出海的早期阶段,“先把货卖出去”是普遍逻辑,品牌是“做大了再说”的选择。“但现在已经到了不得不转变的阶段。” 吴昱霖认为,许多中国企业已经在产品、供应链、销售体系上十分成熟,增长天花板已在眼前。“当下,品牌建设已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穿越周期的护城河。”她说道。
记者了解到,TTD是全球最大的程序化广告平台。目前,TTD在全球设有36个办公室,业务覆盖225个国家和地区,触达40亿网民。
原标题:《中国品牌如何应对贸易摩擦?专家:品牌建设是穿越周期的护城河》
栏目主编:戎兵
来源:作者:通讯员 朱超 文汇报 徐晶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