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汇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9 19:43:00    

#河北身边事#​#唐山头条#​#玉田县#​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核心传说:麻山种玉

玉田县得名于“阳伯雍种石得玉”的传说,该故事被列为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见于多部古籍及地方志记载。

1. 传说梗概

春秋时期,阳伯雍(亦作杨伯雍、羊伯雍)为避战乱迁至麻山(古称无终山),因救助一位饥渴晕倒的老人(实为麻山山神)获赠石子。他将石子种于高平之地,经精心照料后长出白玉。山神感其善行,又应其请求将白玉化为泉水,解决了当地缺水问题。此后逃难者定居于此,形成村落,阳伯雍被天子封为大夫,其种玉之地被命名为“玉田”。


2. 版本差异

姓氏与结局:主人公姓氏有“阳”“杨”“羊”三种写法,结局或被封官、或得贤妻、或成仙。

种植物品:有记载称种下的是菜籽或玉米种子,后因救人导致禾苗干枯,改种石子。

历史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引《阳氏谱叙》称阳翁伯(周景王之孙)为原型;晋代《搜神记》最早以文学形式记录,全文仅200余字。


3. 实物遗存

麻山顶曾立有“古人种玉处”石碑,现存为乾隆三年(1738年)知县魏德茂所立。麻山寺南麓的麻山寺始建于明代,2012年该遗址被列为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二、历史人物与事件传说

1. 安头寺与唐王李世民

传说唐王李世民征东时,因蝼蛄拱醒而躲过敌军突袭。为报恩,李世民用荆棘将蝼蛄头身重新接合,并建寺祭祀,得名“安头寺”。该寺于1953年被拆除,建材用于建校,现存遗址处为村骨灰堂。


2. 辽代萧太后与韩德让

玉田出生的辽将韩德让与萧太后(萧燕燕)青梅竹马,后助其稳定辽朝政权,被视为“从刀光剑影走向盛世”的象征。此传说被现代媒体演绎为玉田对辽朝历史的重要贡献。


三、民间艺术与文化遗产

1. 玉田泥塑

玉田泥塑源于汉代陶俑工艺,以黏土捏制彩绘人物、动物,风格粗犷艳丽。清光绪年间刘凯等艺人闻名京东,20世纪50年代鼎盛期有刘桂山、吴玉成等名家。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因塑料玩具冲击,现仅存少数传承人,如“泥人吴”吴玉成。


2. “麻峰种玉”景观

明清时期,“麻峰种玉”为玉田八景之首,麻山寺周边梨园、枣林构成独特风光。2011年建成的伯雍公园内设有阳伯雍种玉塑像。


四、现代传说与民俗流变

地名与特产传说

胭脂稻米:清代《红楼梦》提及的“胭脂米”即玉田红稻,因回锅三次不散而得名,传说为贾母御用。

金丝小枣:玉田枣林被誉为“青石塘十里画廊”,其枣子因土壤条件独特而品质上乘。


五、文献与考据

历史沿革:玉田春秋属无终国,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更名,得名直接源于种玉传说。

学术争议:干宝《搜神记》与郦道元《水经注》对传说的记载差异,成为研究民间文学流变的重要案例。


玉田的传说体系以“种石得玉”为核心,融合历史事件、艺术传承与地域特产,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故事不仅承载着地方记忆,也折射出民间叙事在传播中的变异性与生命力。

谢谢您耐心阅读,谢谢您点赞、收藏,小编难免有疏漏,期待您的评论和补充,小编感恩

相关文章
  • 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民间传说与历史故事汇编 #河北身边事#​#唐山头条#​#玉田县#​ 感恩遇见,您可以点下“关注”,每天了解各地地理和人文。 一、核心传说:麻山种玉玉田县得名于“阳伯... 2025-05-19 19:43:00
  • 细石是什么 细石是指 直径在2-64毫米之间的石子,通常比沙子稍大,但比粗石头小。这种大小的石子在建筑、路面、园林等领域有广泛应用,可用于铺路、填充、装... 2025-01-24 03:12:44
  • 唐职劳动在哪里 唐山劳动技师学院(又名唐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的地址为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国丰大街111号。乘坐11路、91路、92路在唐山职院新校区下车即可... 2025-01-16 23:0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