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宁可坚
近日,锦江酒店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东方证券国际为独家保荐人,若成功上市,锦江酒店将成为国内首家“A+H”双上市的酒店集团。
其实,锦江酒店的控股股东锦江资本曾在2006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而后在2022年5月正式从港股退市,并与锦江酒店进行吸收合并。
资料显示,锦江酒店1994年在上交所上市,是中国领先的酒店、餐饮业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全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有限服务型酒店营运及管理业务”“食品及餐饮业务”三大板块。
不过,锦江酒店此番资本路径能否破解“规模与盈利失衡”的困局,仍有待市场检验。
大而不强?
2024年,锦江酒店经营压力尽显,营收与利润均呈现下滑态势。
财报显示,2022年至2024年,锦江酒店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13.10亿、146.49亿和140.63亿元,相应的净利润分别为2.69亿、12.77亿和11.44亿元。
对于营收下滑,锦江酒店称,主要是由于公司战略性地关停部分自有及租赁酒店,以符合公司的轻资产模式的战略,导致其自有及租赁酒店收入减少所致。
期内,公司毛利率分别为32.1%、40.8%及38.4%,主要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导致其自有及租赁酒店以及特许经营及管理酒店的RevPar均有所减少,而成本则相对稳定。
招股书显示,2024年,锦江酒店旗下酒店出租率为65.2%,较2023年下滑0.9个百分点;日均房价244.3元/间,同比下降11.3元;RevPar(每间可售房收入)159.2元/间,同比下降9.9元。
今年一季度,锦江酒店并未迎来业绩拐点。公司营收约29.42亿元,同比减少8.25%;归母净利润约3601.21万元,同比减少81.0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约2661.45万元,同比减少57.29%。
锦江酒店的解释是,本期归母净利润比上年同期下降,主要是本期酒店物业处置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收益金额同比有较大下降,以及营收规模下降等共同影响所致。
除2024年营收利润双降外,锦江酒店资产负债率攀升至65.99%,较上年同期增加0.31个百分点,财务压力逐步加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流入为35.62亿元,同比下降31%。
同时,稳坐“门店第一”交椅的锦江酒店,在会员战场上却“丢了城池”。
截至2024年末,锦江有效会员总数约为2.05亿人,而排名第二的华住集团会员规模已达2.7亿。
境外业务连亏五年
从港股上市募集资金的用途看,锦江酒店提到,将用于加强海外酒店业务、构建海外整体数字化系统、偿还部分高利率银行贷款等。
从锦江酒店在境外业务的经营情况看,2020年以来持续处于亏损状态。财报显示,2020年~2024年分别亏损1.06亿欧元、5811万欧元、2632万欧元、5350万欧元、5689万欧元。
其中,卢浮集团2024年营收5.56亿欧元,净亏损1079万欧元;而高直营占比(272家直营店)遭遇欧洲能源与人力成本飙升,锦江酒店固定成本承压。
锦江酒店的境外业务虽然处于亏损,但境外酒店的毛利率高于境内酒店。招股书显示,2024年海外酒店的毛利率为41.9%,国内酒店的毛利率为36.9%。
在锦江酒店6月21日召开的一季度业绩会上,锦江酒店董事、首席财务官艾耕云介绍了今年海外门店的升级规划,“今年卢浮将加大资产处置力度,继续处置亏损及低绩效酒店资产,资产处置后回笼的资金将用于卢浮优化资产布局,并投入到能够有较高回报的重定位酒店项目”。据悉,卢浮计划对80家重定位酒店进行装修改造,项目主要集中在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