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学习教育赋能 民生服务升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0 00:35:00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德江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将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民办实事的强大动力,不断增强民生服务质感,让百姓真切感受到新气象新变化。

搭建产销“连心桥” 助农销售加速度

德江县紧盯群众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持续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以群众满意度检验学习教育成效。

“之前担心销路问题,现在镇里面的干部主动帮助我们宣传带货,还邀请了各级媒体和直播达人来基地开播销售,销路问题再也不用愁啦。”

立秋时节,德江县高山镇润佳农业专业合作社技术负责人吴兵就在天麻基地忙着组织工人采挖天麻。下午6点,该合作社订单销售就有3000多斤,收入近8万元。

高山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像润佳农业专业合作社一样,全镇以无性繁殖方式种植天麻10万平方米。

2025年,德江县按照“一心三园四带”产业发展布局,种植天麻120万平方米。而新建成投产的贵州德江红品天麻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每年对鲜天麻的需求量在600吨以上,德江鲜天麻销售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好前景,鲜货外销也将迎来一单难求的局面。

疏导并重治环境 城市颜值“节节高”

为擦亮城市“面子”,畅通民生“里子”,德江县始终将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城市治理“强引擎”,聚焦文明城市创建,把“学”的成果转化为“做”的实效,让为民服务的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开展集中整治过程中,始终秉持“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原则,采用“宣传劝导先行,依法整治托底”相结合的方式,向占道经营者耐心讲解城市管理相关规定,细致分析占道经营对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的影响。

县住建局有关人员介绍,为从根源上解决摊贩 “摆摊难” 问题,蒲家池农贸市场专门设置了免费摊位,只需登记备案,即可免费使用。

“现在回家的道路通畅了,环境卫生也变好了。”家住董家水井菜市的李思思说。

“以前占道经营难免与路人产生摩擦,自己心里也过意不去。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与居民关系变和谐了,心里也踏实多了。”流动商贩张月婵表示。

整治不是“一禁了之”,而是为了让城市更安全、市民更便利。德江县将持续深化市容环境整治,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在保障“地摊经济” 活力的同时,让城市管理更有温度、更显实效。

基层治理提质效 服务群众暖人心

德江县坚持把学习教育作为推动基层治理的重要抓手,把群众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探索为民服务新路径,倾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张大娘,今天身体感觉怎么样?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没?”玉水街道工作人员通过屏幕与一位留守老人亲切交谈。这是该街道运用科技力量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

德江县玉水街道创新打造“云眼”治理系统,通过科技赋能织密全域感知网络,有效提升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实现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警、单一管理向多元共治的转变,为辖区6万多常住人口构筑起更安全、更温暖的生活环境。

“云系统不只是‘眼睛’,还是‘嘴巴’,不仅可以起到监督作用,还能传递温情关怀。”玉水街道办事处有关负责人指着屏幕上一个校园监控画面说,玉水街道有19家中小学及幼儿午托机构,它们的公共区域监控已全部接入“云端”系统。

“值班人员一旦发现校内异常情况,比如学生聚集、突发状况,就可以立刻打电话,或通过监控喊话,及时进行处理。”这种“隔空喊话”能力,为校园安全筑起一道无形的“云上防线”。

“监控是眼睛,喊话是嘴巴,云平台把它们连起来,就成了我们服务群众的手和脚。”玉水街道从过去的被动应对到如今的主动预警,从以前的单兵作战到现在的多元联动,从治安管理到民生关怀,“玉水街道云”正悄然重塑着基层治理的形态。

作者 张星星

一审 田勇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