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5月14日,湖南省教育厅公布第十二届特级教师评审结果,我的名字赫然在列。能够登顶乡村教师的塔尖,我着实感到幸运。回望自己走过的路,从一个乡村教师起步,逐渐成长为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省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得益于自己坚持走好终身学习、践行反思、专业引领、育人追梦的教育人生路。
悦读悦写,做一名终身学习者。阅读是我的爱好,买书是我日常最大的花销之一。读中师时,我为了多借几本书而帮图书管理员打扫卫生。毕业后走上讲台,阅读伴随着我的每一天。现在,每天看几页书、做一页摘抄、写一点感悟,已成为我睡前的“必修课”。
“活到老,学到老。”作为传道解惑的教师,必须勤于阅读、善于阅读,让阅读成为真正的“悦读”,而这也是继承和发扬前人智慧的必由之路。一天所学,可能是几代人接力探索才能感悟的道理;一天所知,可能是全人类通力合作才能破译的密码。“读着、读着,好多想不明白的道理就想通了,许多不会做的事就有答案了。”这是我对阅读的深刻体会。
书读得多了,自然想动笔。工作32年来,我在阅读之余坚持思考和研究,撰写了大量的反思文章和论文,其中有20多篇文章在各级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还有10多篇文章获各类奖项。
日行夜思,做一名践行反思者。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复杂的,遇到的教育问题是多变的,许多问题并没有现成的答案,践行是突破困境的有效途径。况且,教育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不断践行、不断反思、不断研究的过程,反思是教师成长的最好方式。
因此,无论在教学岗位还是在管理职位,我始终保持白天“说走干”、晚上“读写思”的工作作风。“说走干”就是沉下心、走下去、干起来,在实践的土壤中细化工作,敢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读写思”就是静心读、尽心写、精心思,善于发现问题,在问题中找努力的方向,创造性地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题研究,主持或参与了省重点课题1项、省规划课题5项、市级课题4项。
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我觉得突破专业发展瓶颈做研究型实践者应成为教师的教育自觉行为和原生动力。
“研”途研学,做一名专业引领者。有人说:“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不可能走得很远,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在幸福的教育路上,需要更多的志同道合者。2022年5月,我组建了一个民间工作室,试运行了半年。2022年底,恰逢湖南省教育厅启动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我幸运入选。经过前期筹备,从2024年1月开始我便带领来自全省10所初中学校的校长组成了“湖南省朱俊中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之初,工作室就确立了“师德示范的旗手,办学治校的高手,教师研训的能手,教育帮扶的推手”的发展愿景,秉持“善思笃行,谐美教育”的理念,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研修方式,以此提高全体成员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两年来,工作室人才辈出、成效颇丰,其中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人被评为高级教师、4人被提拔重用,工作室成员在教学竞赛、课题研究等领域屡获佳绩,多次获省市级和国家级荣誉。
从骨干教师到省培专家再到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我一路成长、一路引领,既成长了自己也成就了他人。
育己育人,做一名教育追梦者。在我心中,即便成不了教育家,也要成为“大先生”的追梦人,时刻践行“教育家精神”。因此在学校管理中,我努力构建校务公开化、考核公平化、管理民主化、办学法治化、发展谐美化的教育治理“五化”校园。在不断提升自己的价值思辨力、组织领导力、专业引领力、守正创新力的过程中,让学校得到优质发展,师生的人格得到塑造,让谐美教育的春风吹向更多乡村学校,让教师成长、学生成人。
特级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而今,我已是知天命之年,内心世界更为广阔,心境更为淡泊。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会一如既往地以一片丹心育桃李,躬耕杏坛守初心,从容起程,走出一个继续前行的自我。
(作者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湖南省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湖南省新时代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专项〉重点课题“基于教育治理能力提升的乡村学校管理人员‘育己+育人’模式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编号:XJK24ASM005)
《中国教师报》2025年05月07日第7版
作者:朱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