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峰
作为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实验室的牵头人,我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和智能化研究。今年,我们团队的机器人动力学研究成果,登上了被机器人领域公认的顶级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彻底突破了长期困扰机器人领域在动力学参数辨识方面生成最优性激励轨迹所面临的两大共识性难题:低成功率和高耗时。
科研创新工作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这项世界级领先技术诞生,关键在于其与生产实践深度融合。科研促进生产落地,生产反过来推动科研发展,不仅加快了技术突破,也实现了人才与城市的双向奔赴。
2017年6月,我还在华中科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接到了这一动力学研究的重大科研任务。但是当时国内机器人行业对该领域的认知相对有限,技术路径并不明确。团队只能从实践中一步步摸索。
科研工作不是“飘在空中”,而是“顶天立地”,既要有理论高度,也有实践深度。佛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腹地,有完整的供应链和产业链,能够给科研团队带来最新鲜、最快速、最前沿的思想碰撞。研发期间,团队也经常到广州、深圳等高校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佛山为科研团队提供了一个优质科研平台和产业土壤,加快了技术突破的进程。
2022年,我们的科研成果首次登上IEEE机电一体化国际顶级期刊,2025年又登上了《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代表着中国机器人行业不仅拥有自主关键技术,也能在机器人的基础原理和底层算法方面实现源头创新。
目前该项成果已成功部署于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最新一代控制器产品,应用在智能工业协作机器人CR系列等全类型产品,实现机器人在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3C、泛家居等的产业化落地应用,助力大负载机器人在汽车主机厂焊装、涂装、总装车间等的高要求应用,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价值。
团队取得重要突破的背后,也离不开创新机制和人才资源的支撑。近年来,佛山智能装备院通过构建“1+2+N”协同创新创业生态圈。目前生态圈已建立了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500余人的研发和产业人才队伍,培育了20个中高层次人才团队,其中获得市、区创新创业团队7个,为科研工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未来,我们将继续扎根佛山,瞄准更大的目标,在动力学领域不断深耕,拓宽应用范围,争取从局部领先到全局领先,并逐步实现从技术引领到品牌效应的进阶,助力国产工业机器人产业快速壮大,扎实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关键技术实验室主任)
本期统筹:白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