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7月3日讯(通讯员 陈玉师 郑晓梅 闽南网记者 张恩培)“真没想到我们提的建议这么快就落实了!”尚吉村的徐大爷感慨道。自驻村以来,国网漳州供电公司派驻长泰枋洋镇尚吉村第一书记林瑞聪就常听老人们念叨缺少娱乐场所。在政策支持下,村委决定将徐氏祖祠改造成幸福院,2月动工,4月13日就揭牌了。
如今老人们在幸福院下棋、聊天、看电视,脸上满是笑容。“基层是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能在这‘最后一公里’,把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办好,我深感荣幸。”林瑞聪说。
如何对群众诉求精准感知、快速解决?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漳州市长泰区各级党组织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深化干部下基层“随访笔记”制度,通过群众“烦心事”查找问题、找准病灶、快速整改,提升“接诉即办”服务水平,以优良作风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急事难事“指尖办”
政务服务“零距离”
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一直是快速响应需求的保障。
在厦门住院的洪阿姨,急需办理门诊特殊病种登记以减轻负担。按传统流程,家属需从厦门赶回长泰办理,这在陪护期间几乎不可能。
“别急,我们可以‘视频办’!”长泰区医保窗口工作人员的话给洪阿姨一家带来希望。“原本以为要奔波好几趟,没想到一次都没跑就办成了!”洪阿姨的家属感慨道。通过微信视频连线,工作人员指导家属填写材料、传递电子文件,当天就完成了审核登记,实现了异地门特即时结算。
据了解,为了让便捷服务触手可及,行政服务中心打造“网办掌办专区”,汇聚社保、医保等7大民生领域74项高频服务,配备懂方言、业务精的“专职管家”在线引导,目前已服务群众超4000人次,解决难题3300余件。
便捷的“掌办”“网办”遇上“慢半拍”的老年群体又要怎么办?在武安镇罗山社区,戴老伯对着手机屏幕犯了难,随即在罗山社区小微权力“监督群”里发出询问:“请问灵活就业人员医保该怎么办理?需要准备哪些材料?”戴老伯的咨询信息很快引起了罗山社区两委干部杨海燕的注意,她立刻回复,但考虑到戴老伯年纪较大,独自操作会有困难,没过多久,杨海燕便上门了。“戴老伯,我来啦!您看,先下载闽政通APP……”她手把手教戴老伯操作手机屏幕,像教自家老人一样耐心,直到帮他顺利办好了参保手续。
“以前得专门去窗口办理,现在在家喝着茶,只需几分钟就能把事情办好了,不用我再跑一趟行政服务中心了。”戴老伯说道。
针对像戴老伯这样的人群,行政服务中心创新构建区、镇、村三级政务服务网络:区级大厅“一站式”集成2495项服务;乡镇站点实现“就近办”“一窗通办”;村级服务站提供“代办代跑”,保障不让一位群众掉队。
长泰区政务服务不断创新优化,从“一次不用跑”到“家里办成事”,长泰政务服务正从“群众路上跑”转向“数据网上跑”“干部代着跑”,真正实现了政务服务的“零距离”,让群众在每一个细微之处都能感受到政府的关怀与温暖。
“家人治家”
身边事在共商中共建
然而解决群众难题,不仅需要高效的政务服务,更需要扎根社区的主动作为。
中骏云景府小区业主群中,一段展示电动车进出陡峭地下停车场坡道的视频引发了居民强烈共鸣。“推上去一身汗,推下去心发慌!”“老人小孩怎么办?”担忧迅速蔓延。锦溪社区党支部书记杨丽芬敏锐意识到这不仅是生活不便,更是一次矛盾危机,处理不当居民的不信任感将会加剧。
“我们分成三个小组,马上入户走访!”锦溪社区党支部迅速行动,摸清情况后将诉求反馈给物业。双方达成共识:在地面建设集中停车棚是可行方案。
然而,建设涉及规划、城管、消防、燃气等多个部门,程序复杂。社区上报后,镇里高度重视,牵头召集相关部门到小区“现场办公”。“选址在东侧和西侧空地,大家现场看,有意见当场提,没问题当场签批确认。”采用的“现场签批”机制明确了责任,避免了推诿,大幅提高了效率,确保了方案合规。
方案确定后,关键是获得业主的支持。社区和物业紧密配合,通过公告、问卷、微信群、入户沟通等多种方式,耐心细致地向全体业主解释方案、征求意见。“那两个月,我们几乎天天泡在小区里。”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回忆道。最终,方案获得超过法定比例业主同意。物业抓紧申请资金建设,三个月后,崭新的地面停车棚投入使用。
“现在方便多了,也安全多了!”居民王先生连连点赞。新建停车棚有效缓解了充电难、停车难问题,小区环境更整洁,居民满意度也提高了。
锦溪社区秉持“家人治家”理念,工作人员像关心家人一样定期“串门”,把收集的“家长里短”记在那本用不同颜色标注的“民情日记”里,汇总共性难题,并定期组织“与物业面对面”活动搭建沟通平台,让居民参与到小区治理中去。“群众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工作方向。”杨丽芬说,“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再整合方方面面的力量,齐心协力办好群众的身边小事。”
“金点子”落地
结出便民“金果子”
政务服务升级,社区共治共建,长泰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渠道不断拓宽。而要让服务更精准地对接群众期盼,主动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同样至关重要。
“701路公交末班车延到晚上8点了,还加了两个班次!这下下班再也不用拼命赶车了!”最近,这个好消息在长泰上班族中传递。这趟连接漳州与长泰的公交班次更密、服务时间更长,让跨区通勤和晚归的人们心里更踏实。
这暖心变化的源头,正是长泰区委区政府开展的“金点子”征集活动。在漳州上班的长泰居民小叶,曾经常常为赶末班车或加班后不得不打车回家而烦恼。“要是公交末班车能再晚一点就好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在“金点子”活动中提出了建议。这条建议很快传递到区交通运输局,并迅速落地为看得见的便利。
小叶的建议并非孤例。“再多开些线路,覆盖万豪广场、哈啰广场、聚牛山……”“新小区门口没公交站,建议增设!”一条条带着期盼的“金点子”汇聚而来,落地为新建的公交站牌、延长的末班车、便利可查的掌上交通服务。
随着一条条“金点子”从纸面落到地面,变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便民“金果子”,居民们提建议的热情更加高昂,“金点子”也越来越多。“政府有把我们的建议听进去,放心上,实实在在去办,大家打心眼里觉得温暖。”向“金点子”征集活动提出自己建议的群众张阿姨说道。
长泰区依托“金点子”征集活动,进一步完善人民建议征集渠道,广泛汇集民意、集中民智。截至目前,“金点子”活动共征集建议148条,涵盖产业升级、城市建设、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生态环保、民生福祉等方面,61条已落地生根,72条正在加速推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回应着百姓的关切。
长泰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长泰区以学习教育为契机,坚持把“开门搞教育”贯穿始终。通过“金点子”征集、基层干部“随访笔记”“我的乡村我做主”等活动,引导干部积极对接群众需求,畅通民意表达渠道,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际行动书写“民生答卷”。
来源:闽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