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见证历史了。
8月27日午后,从13:38到13:44,寒武纪股价7分钟内两次超越贵州茅台,晋升A股“股王”。
本月,寒武纪涨幅超100%,2023年至今累计涨幅超2500%。“寒王”的爆发给出了哪些启示?
谁把寒武纪送上了风口
8月26日,股价狂飙的AI芯片第一股寒武纪交出了史上最好半年报。
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8.81亿元,同比暴增4347.82%;实现净利润10.38亿元,由去年同期的亏损金额约为5.3亿元逆转为正收益。
对于增长原因,报告解释主要系公司持续拓展市场,积极助力人工智能应用落地,使得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长。
事实上,寒武纪疯狂上涨的关键锚点,就是英伟达H20被发现存在泄露用户隐私数据的可能。作为国产AI芯片的替代者,华为昇腾和百度昆仑芯没上市,已经上市的兆易创新的核心产品是存储芯片。于是,寒武纪成为A股市场上“中国英伟达”唯一的候选者。
但不可否认,它现在跟英伟达的实力,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高处能胜寒吗
首先,从产品来看。
其旗舰产品思元590的性能对标英伟达2020年发布的A100芯片,综合性能约为A100的80%—90%。而英伟达已推出性能更强的H100、H200。在制程工艺上,思元590为7nm,而H100为4nm。
有消息称,目前寒武纪思元推训一体690芯片已经进入最后测试阶段,性能对标英伟达H100的80%,有望成为国产“最强”算力载体。
软件生态上,寒武纪则面临更大的挑战。
英伟达的CUDA经过十多年发展,已成为全球AI开发的重要平台,据行业资料显示,全球近90%的AI软件开发依赖于此。
站在AI算力革命的十字路口,寒武纪既是国产替代的先锋,也是技术长征的先行者。其未来的价值,不仅在于芯片性能的突破,更在于能否构建起媲美英伟达的“硬件+软件+开发者”生态帝国。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科技战中,寒武纪能否从中突围,中国的AI芯片能否不再被卡脖子?这仍需时间的验证。
但是从这场“股王”之争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中国经济不同的叙事逻辑。
发展逻辑的切换
茅台作为A股多年的“股王”,一直被视为传统消费时代的标杆,其品牌稀缺性、高毛利率与稳定现金流,曾是高速增长时期消费升级的象征,也是价值投资长期信仰的载体。
寒武纪的崛起,则指向AI大模型、自动驾驶、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所打开的万亿级市场空间,标志着资本正系统性转向科技驱动的新增长叙事。
这一转变背后,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层次转型,更是发展逻辑的切换——中国经济正在挣脱依赖消费与传统产业的旧锚,转而将未来的重心聚焦于硬科技的新舟。
当下的市场热点中,无论是半导体、人工智能,还是无人机、脑机接口与人形机器人等,皆凸显出科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新质生产力,不断拓展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未来。
编辑: 秦扬轲
责编: 赵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