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海带是福建省霞浦县农业经济的传统主打产品之一,也是不少农(渔)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2009年,霞浦县被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授予“中国海带之乡”称号。多年来,受传统加工方式等因素影响,霞浦海带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作坊式加工导致生产设施简陋、工艺标准缺失、品质波动性大,给海带产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为帮助海带加工产业突破发展瓶颈、实现转型升级,霞浦县市场监管局主动靠前服务、加强指导,推动海带加工产业升级与合规发展深度融合,助力海带加工产业实现规范化、高质量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针对作坊设施陈旧、加工工艺落后等问题,该局走访16家重点企业并召开现场座谈会,梳理出用地合规、车间改造、工艺升级、检验能力等12个方面的难点问题。同时,该局主动向宁德市市场监管局作专题汇报,争取指导支持。该局还邀请评审专家组成“技术帮帮团”,到长春镇等海带主产区为企业“把脉问诊”,制定“一企一策”专项诊断、改造方案。专家组现场指导企业解决排水系统设计、功能区划分、硬件配置等技术难题,解除企业发展后顾之忧。
为进一步提高服务效率,该局组建“改造服务小组”,指导首批12家改造企业解决功能区划分、工艺流程优化等问题。同时,结合企业实际需求、专家指导意见、实地操作经验印发《霞浦县盐渍海带生产企业升级改造标准与依据》,推动全县形成“九统一”标准(统一墙体高度、统一顶棚标准、统一地面硬化、统一仓储条件、统一排水设施、统一包材标准、统一标签标识、统一辅料标准、统一“三防”设施),奠定霞浦盐渍海带品质全链条规范基础。
经过努力,目前,全县51家海带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无证生产”乱象彻底扭转。现在,走进各海带加工企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生产车间从原来的简易棚升级为标准化车间;加工工艺从露天敞开加工升级为全封闭流水线作业,实现清洗、烫煮、冷却、腌制工序隔离;仓储方式从之前的原料随地堆放转变为离地货架、分区标识齐全的标准化仓库。生产环境明显改观,原来污水横流的现象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三防”设施齐全、“干湿分离”的新厂房。此外,企业生产制度日渐完善,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记录等制度规范深入经营者内心。
规范化生产加工让企业最先尝到甜头。眼下,盐渍海带产品抽检合格率大幅提高,重金属、微生物等风险大幅下降,品牌信誉及社会效益明显提升。首批取证企业产品顺利进入大型餐饮连锁企业。部分企业生产的小包装即食海带丝收益增长10%。全县海带产业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程伟兵 徐恩妮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