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降临人间的“小公举”面部和前胸皮肤发黄,家长不放心,经过检查,被告知宝宝“ABO溶血”。什么情况?和宝妈的血型是何关联?如何治疗?7月27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从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了解到该起病例。
宝宝溶血要重视
据了解,扬州的杨女士一家近日迎来心心念念的“小公举”,全家人围着宝贝笑逐颜开。细心的儿科医生发现,刚出生几小时的宝宝面部及前胸皮肤发黄,随即查看病历、询问病史,了解到杨女士是O型血,爸爸是B型血,立即给宝宝测了个经皮胆红素,结果均值竟达到了8mg/dL!医生告知家属宝宝“ABO溶血”,需住院治疗。
杨女士顺手发了个朋友圈,这件事很快在准妈妈群传开,并引起不少疑问——O型血妈妈生的宝宝是不是都会发生“ABO溶血”?发生溶血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扬州市妇女儿童医院主任医师王艳晴介绍,新生儿ABO溶血病是一种由母婴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或新生儿的免疫性溶血性疾病,该病症导致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从细胞内“逃逸”到细胞外,产生溶血现象。什么情况下O型妈妈生的宝宝会发生ABO溶血?王艳晴说,母亲血型为O型,胎儿血型为A型或B型,母亲体内的A型或B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攻击破坏胎儿正常的红细胞结构,使红细胞聚集、破裂,释放血红蛋白,引起溶血。
发生ABO溶血症宝宝有哪些表现?专家表示,黄疸是ABO血型不合伴临床溶血的唯一临床表现,常出现于生后24小时内。由于溶血程度轻,加之网织红细胞代偿,ABO溶血新生儿红细胞指数一般处在同胎龄、无症状婴儿的正常值范围内,贫血症状轻。由于抗体的持续存在,可能会发生晚期贫血。母亲和新生儿的ABO和Rh血型检查,可明确ABO血型不合溶血的发生风险。网织红细胞计数、直接Coombs 试验、胆红素水平及抗体检测等检查可辅助诊断。如果母亲抗体滴度大于1:64或新生儿血红蛋白小于100g/L,通常需换血治疗。换血前先进行光疗,可减少输血次数。轻度和中度ABO溶血通过光疗大多可恢复,无需换血治疗。
记者采访了解到,杨女士的小公举住院接受光疗后,黄疸指数逐渐降至正常水平,一周后就回到了妈妈身边。专家称,该病例充分说明,ABO溶血可防可治,预后通常良好,O型妈妈不用太担心。但以下事项必须做到:定期产检、监测血型抗体效价、B超了解有无胎儿水肿;宝宝出生早期密切监测新生儿黄疸指数,达到光疗标准及时光疗。必要时,遵医嘱换血治疗。通讯员 刘海霞 霍洁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