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向市民直观呈现深圳卫健领域各单位的服务质量、管理水平、技术能力等实际情况,南都深圳新闻中心推出“深医测评”栏目。栏目通过科学设计测评维度、实地体验调研,发掘优秀实践与创新经验,树立标杆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直面服务短板与民生痛点,以客观视角呈现问题差距。通过“树标杆+找不足”的双向发力,提升就医体验服务满意度,推动深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患者在医院就诊过程中,清晰的院内标识指引能够有效减少寻找相关科室的时间成本,提升就诊体验。本期“深医测评”围绕“医院院内标识指引系统是否便民实用”展开,选取深圳福田、南山、罗湖、宝安、光明五个区属重点三甲医院展开实地测评,重点测评“医院主入口、门诊大楼”和“地下停车场”两大常用区域。
测评发现,5家医院门诊及地下车库标识指引系统整体呈现差异化表现,部分医院凭借灯光投影、分区标识等方式实现清晰引导,但衔接断层、指引不清、地下车库指引标识缺失等问题也普遍存在。如中山八院一处“急诊科”指引指向隔壁商业写字楼,南山医院地下车库一处“门诊综合楼”指引指向死胡同,光明医院地下车库无指引标识,宝安中医院“扁鹊楼、时珍楼、华佗楼……”让患者蒙查查。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门诊一部地面指引标识。
南山区人民医院★★★
车库跟着箭头走进死胡同 门诊无“人工挂号处”标识
现场测评:南山区人民医院门诊楼标识指引系统较为健全实用。但三层的地下停车场内标识指引存在很多问题,如颜色区域划分混乱不统一、部分区域标识缺失、楼层标注“-1F”与“B1”混用易致混淆,甚至有个别指引还指向了死胡同。
“南山医院就医体验非常差!不同楼之间无法通行。门诊楼、住院部、放射科,不同的楼,上上下下进进出出,直接把人绕晕”“地下车库上不同楼有很多通道,有指示牌,非得关闭,要不断去找上去的电梯厅”“气得肚子痛,腿走断,极其反人性的设计,为何不优化一下?”这是深圳某高校教授在朋友圈对南山区人民医院就医体验的吐槽。
日前,南都记者来到南山区人民医院现场测评院内标识指引系统。该院地下停车场共有三层,面积非常大。根据停车场指引标识,目前患者停车区域主要集中在在C栋(门诊综合楼)、D栋住院楼、E栋医技楼、F栋科教行政楼,其中C栋、D栋最为常用。
南山区人民医院地下车库颜色分区较为混乱。
记者开车在三层地下停车场转了几圈,感觉标识指引系统较为杂乱。首先是颜色划分混乱,根据地下车库平面图,C栋为褐色区域、D栋为绿色区域、F栋为玫红色区域、E栋为紫色区域。按理说,跟着各区域颜色停车后再找相关功能区应该非常简单清晰。但记者现场却发现各区域颜色较为混乱,各层颜色也不统一。如D栋住院部原为绿色区域,有些地方又变成了褐色;C栋门诊综合楼原为褐色区域,很多地方又变成绿色;墙上张贴的门诊综合楼指引标识有些又变成了蓝色或灰色;负二楼有一大片黄色停车区域、负三楼一大片蓝色停车区域都没有任何标识指引。记者停车后跟随一个蓝色“门诊综合楼”箭头指引,却走进了一个死胡同。
在C栋门诊楼和D栋住院楼负一楼相通区域,一些标识也较为混乱。如负一楼的标识一会是“-1F”,一会又变成“B1”;而“C栋的楼层总索引”在负一楼也被写成“B1楼层总索引”,让人一时摸不着头脑。
该院门诊一楼外张贴了楼层总索引,内容清晰明确。门诊大厅设在二楼,一楼进入可清晰找到扶手电梯搭乘到达。门诊大厅地面、支撑柱体及天花挂板上均贴有清晰指引。楼内电梯前、电梯内均有楼层索引,电梯前的指引会以不同的颜色区别显示所在楼层的具体科室。不过记者在门诊大厅只看到很多自助挂号机器,没有找到人工“挂号”窗口,询问工作人员才知道大厅“收费处”同时也是“人工挂号处”,现场有不少就诊人员在排队挂号。
南山区人民医院门诊收费处没有“挂号”标识。
记者查找门诊内分泌科,通过楼层索引发现在三楼,搭乘门诊楼垂直电梯到三楼后,可见地面有楼栋方向指引、本层诊室方向指引,墙体上也挂贴相关科室指引,各科室前有醒目字眼。记者走访发现,医院的科室和楼栋较多,虽然标识全面但也比较多,如需精准找到对应诊室,可能需要“环视”一圈标识,才能找到具体的位置。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福田医院)★★★★
门诊指引总体清晰实用 车库标识内容不够统一
现场测评: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门诊部标识指引系统总体科学便捷,但存在地下停车场指引功能性信息不足、部分灯箱指引无照明不够显眼,以及门诊楼部分总指引标识有缺漏、个别指引错误等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以下简称:中大八院)几大入口处没有发现医院总体平面图,但有当前楼栋每层的功能科室标识牌。该院门诊部前台大厅设置了患者服务中心的同时还使用灯光投影的方式在地面上投影出药房、收费处、体检中心、出入院结算处等多处关键部门的方向指引,整体清晰简洁,在不同楼栋的通道之间也同样采用了该方式进行指引。门诊部各楼层大部分采用电子显示屏展示详细指引,各楼层地面、墙体、悬挂指引标识较为清晰,亲测方便实用。
记者观察发现,中大八院一共有四栋大楼,低楼层为整体互通,高楼层为住院部。其中1、2、3号楼1至4楼主要为急诊或门诊区域。但2号楼、3号楼总指引标识牌内容一样,让人一时弄不清状况。工作人员解释称,因为该院2、3号楼相连,用了同一套总索引。如3号楼门诊一大厅的总指引标识牌内容,也包含了2号楼各层的科室,但标识牌上标识缺漏了2号楼,而2号楼总标识牌上也没有注明“2号楼”,需要去2号楼就诊的患者寻找起来可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
中山八院急诊科标识牌指向医院对面商业写字楼。
此外,记者在门诊部大门外面路边拐弯处,发现立着大大的显眼红色指示牌,上面标有急诊科、卒中中心、发热门诊等科室,但箭头指向方向却是医院对面的一栋商业写字楼,与位于1号楼急诊室所在位置几近相反。
检索部分社交媒体平台,也有一些网友对中大八院的地下停车场使用管理、电梯设置等进行吐槽。记者驾车在停车场内部测评发现,该院有四层地下停车场,规模很大,场内设置了大量的悬挂式灯箱指引标识牌,上面明确标明1、2、3、4号楼的方向位置,跟着指引箭头驾车很容易找到对应的区域。但记者也发现,这些指引标识牌内容不够统一,如有部分标识牌只标明1、2、3、4号楼的方向,未注明门诊部、住院部、体检中心等功能性,不够实用。此外,很多灯箱标识没有灯光照明,在地下室不够显眼,必须靠得足够近停车观察才能看清上面内容,还有个别灯箱标识被车库“出口”指示牌严重遮挡。
中山八院地下停车场指引标识被遮挡。
罗湖区人民医院★★★★
电梯指引不完善 不少患者走楼梯
现场测评:罗湖区人民医院门诊标识指引系统整体实用便捷,大厅全彩立体分布图与地面灯光投影指引清晰明了,楼梯转角灯箱及诊室门头标识显眼易识别。但存在地下车库指引昏暗、垂直交通电梯指引隐蔽、无障碍通道标识缺乏夜光材质等细节问题。
日前,南都记者驾车来到深圳市罗湖人民医院,医院有两层地下车库且面积较小,每层有少数几处指引标识,主要指引门诊楼、住院部,指引灯箱标识无灯光,较为昏暗,必须走近才能看清。医院门诊大厅立柱显著位置张贴全彩立体式门诊楼分布图,标注科室楼层分布、功能分区及紧急出口。门诊一楼地面也有灯光投影式指引标识。
南都记者注意到,该院门诊大楼较为老旧,每层面积不大。院内垂直交通指引不够完善。有市民反馈,到院后未注意有电梯指引,导致步行上楼。“电梯入口比较偏僻,电梯厅仅设置1处A4大小楼层索引牌,位置隐蔽,电梯轿厢内未标注各楼层重点科室,老年患者需反复询问工作人员”。此外,还有市民反馈,无障碍通道标识缺乏夜光材质,夜间辨识度低,对特殊人群就医体验及关怀有待加强。
罗湖人民医院门诊部地面指引标识。
该院门诊大楼一共6层,记者发现有不少人步行走楼梯,每层楼梯转角处有显眼的灯箱指引标识,上面标明各楼层门诊科室。步梯上到门诊大楼2楼,入口地面有大大的箭头指引标识,标明中医科、消化科等各科室的方位。除此之外,二楼地面再无其他指引标识,不过在各个门诊科室区域,诊室外门头处也都挂有显眼的指引标识,根据标识较为容易找到相关诊室。
宝安区中医院★★☆
“住院部”大字被遮挡 患者看不懂楼栋命名
现场测评:地下停车场无功能区指引;两个院区楼栋以古代名医命名,具体功能属性标识不够突出;从停车场到门诊院内沿途指引较乱,有患者去药房、行政楼等地点需反复问路。
“宝安中医院,我愿称之为新时代地下城迷宫副本,用古代名医命名的楼彼此连接,你想看个病抓个药要从东区到西区,从扁鹊楼到时珍楼,怪不得找了好多人来当志愿者,光看指示牌根本走不出去!”这是一名网友对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的一段评价。
宝安中医院华佗楼为住院部,“住院部“”标识被雨棚遮挡,很难发现。
南都记者驾车围绕宝安中医院一圈,没有找到大门,最终从一个不起眼的侧门开车进入。该院地下停车场有两层,面积也不是很大,停车场没有任何标识指引,且周边堆放了很多旧的医疗设备。在该院-2层地下停车场电梯口,墙上贴有“华佗楼楼层索引”标识牌,上到一楼大厅位置地面有简单的地面指引标识,指向精诚楼(体检科)、西院区等。走出大厅,在华佗楼大门门头玻璃雨棚上方有“住院部”三个大字,但被严重遮挡很难发现。
在住院部入口门禁处,有两三块标识牌,其中东院区标识牌上标明住院部包含(华佗楼、仲景楼),旁边的标识牌显示,西院区距离东院区门禁处有200米,西院区有扁鹊楼、景岳楼、时针楼、求真楼、上医楼、五味楼。但各大楼具体功能科室未显示。
从外围通往西院区的路上,沿途要经过该医院新大楼的工地,围墙上贴有东西院区的指引标识。到达西院区主入口处,显眼位置有一张很大的院区总平面图,上面有介绍各栋楼的功能科室,但必须从东院区住院部步行200米前往西院区才能看到,患者直接进西院区不一定能留意到。西院区扁鹊楼、景悦楼等门诊楼不是很大,楼内各科室的相关标识指引较为明显清晰。
宝安中医院各种楼名让患者“蒙查查”,被吐槽为“迷宫”。
记者现场询问工作人员才了解到,宝安中医院东院区华佗楼、仲景楼主要为住院部,精诚楼主要为行政和体检中心。相距200米远的西院区为门诊区域,也含有部分住院区,主要包含扁鹊楼、景岳楼、时珍楼等。该医院东院区才有地下停车场。两院区院内通道沿途标识指引系统较乱,只有华佗楼、扁鹊楼、时珍楼等显眼的楼栋名,门诊部、体检中心、住院部等标识指引非常少。如果不问工作人员,就诊患者很难找到具体的地点。
记者走访时发现一名女性患者拿着缴费单在西院区到处找西药房。“我好不容易找到景岳楼二楼皮肤科,看完病后医生叫我到后面的那栋楼拿西药,我怎么也找不到。”当时正好是下午2点多刚上班时间,一楼有很多穿红色马甲的医院志愿者上班,该名女性患者询问后才找到位于时珍楼一楼的西药房。“这些楼名让我晕头转向,感觉很绕人,为什么不简单直接一点,或者后面用括弧注明一下也好。”
同样在该院西院区后门保安门禁处,一名来访女性询问行政楼的位置,保安指引其往东院区走,来到东院区能看到仲景楼、华佗楼、精诚楼各种指引,就是找不到行政楼。她不得不又向附近一名清洁工询问,才知道行政办公室在精诚楼内。该名清洁工表示,每天他在医院都要被患者问路好多次。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门诊一部地面指引标识。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
地下车库缺指引标识 门诊部分指引有中断
现场测评:院内标识指引系统总体科学实用,门诊区域通过三色地面标识、分区指引及悬挂灯箱等实现清晰引导,楼层科室标识明确。但存在地下停车场功能区指引缺失,部分地面指引存在中断,楼梯间标识不足等问题。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地下停车场有两层,一共只有100多个车位。记者在负一、负二停车场走访发现,整个地下停车场地面、墙面,除了一个“综合楼”指引箭头,几乎没有关于医院其他功能区的指引标识。仅在一个端口步行楼梯处,发现一处“住院部”标识,不大且位于灯光昏暗处,不是很显眼。从住院部楼梯上到一楼,楼梯口也没有任何标识。
住院部一楼值班保安告诉记者,该院区只有住院部楼下才有地下停车场。医院门诊一部与住院部大楼相连,需要穿过住院部一楼大堂才能到达。记者发现,住院部一楼地面墙上有各类清晰的指引标识,包括通往门诊部的指引,不过在住院部一楼和门诊一部大楼一楼连廊处,指引标识变“断头路”,有几十米无指引,需步行转弯到门诊一部大楼一楼才衔接上。
光明区人民医院西院区地下停车上无指引标识。
从住院部进入门诊一部大楼一楼内,各类指引标识更加全面清晰,地面指引外还特意设置A、B、C各区增加辨识度。此外,天花板下还悬挂有明亮的指引标识灯箱。
在该院门诊楼一楼主入口处,一侧墙上贴有“院区总索引”指引标识,详细写明门诊一部(8层)、门诊(4层)二部和住院大楼(20层)各楼层的重要科室、功能室。该园区门诊一部大楼共有八层,每层电梯口位置都有清晰的各科室就医指引标识。
记者随机挑选位于三楼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出电梯地面有很大的圆形指引标识,旁边还有一个射灯投影指引,跟着指引可以快速找到相关科室。走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虽没有地面指引,但各诊室门头都设有明显的灯箱标识指引牌。
抽血室是很多门诊患者要去的功能室,该院区门诊一部的抽血室位于大楼二楼。记者在二楼跟随指引标识找抽血室,发现地面标识也有几十米的中断缺失,需要经过一道没有标识的狭长过道才能找到。记者在该院区门诊一部还发现,很多去低楼层的患者会选择走楼梯,记者走访楼层地面也有指向步梯的指引,不过各楼层楼梯上没有相关指引标识,墙体上有一块指引标识牌,指引信息不够全面。
本期测评评价体系:以星级评价为标准,5星最高,1星最低,星级评价对应包含以下指标:
❶主入口及功能区导视,含总平面图信息完整性、各功能区指引精准度、动线指引流畅性等二级指标。
❷门诊区域指引,含大厅总索引清晰易读性、楼层与科室指引连贯性、电梯区域指引清晰度、检查区域专项指引连贯可达性等二级指标。
❸地下停车场指引,含功能分区统一规范性、标识指引精准实用性、照明与可见性等二级指标。
三项指标测评平均分得出对应星级
“深医测评”线索征集
为助力深圳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医测评”栏目持续征集相关线索:
点赞优秀:您在深圳哪家医院/社康体验过清晰标识、便捷流程、智慧服务、医生耐心沟通或精湛仁术等优秀实践与创新做法?请分享让您安心、暖心的好做法。
吐槽痛点:您就医时遭遇过哪些服务短板与民生痛点?如标识不清、挂号难、环境差、流程繁、医生沟通敷衍、态度冷漠,或存在职业操守疑问等。
请关注南都微信公众号“深圳大件事”或“深圳大健事”,私信留言提供线索,也可扫描下面二维码直接报料。请注明相关医院及具体细节。
采写/摄影:深医测评报道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