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朋友一起购买了两张演唱会门票。朋友无法如约观看,想要退票时却犯了难——平台只允许“整单整退”,并不支持单独退掉其中一张门票。要么一同放弃观演,要么浪费一个座位,退票期内的合理诉求竟成了“两难选择”。社交媒体上,有类似烦恼的消费者不在少数。
近年来,为防范“黄牛”刷票等行为,许多热门演出实行购票“强实名制”,加强对抢票、退票、转让的管理。强化管理的初衷是维护市场秩序,但像“整单整退”这样过于“简单粗暴”的服务条款,并未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因而有了“强制消费”的意味。无论是日程有变,还是身体不适,一同购票却有人无法到场的情况并不少见。“一刀切”的退票规定,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损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营造安心、舒心、省心、放心的消费环境,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必要之举。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演出经济”正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增长点。坚持以消费者为本的理念,瞄准痛点制定更人性化、精细化的购票退票制度,同时以弹窗、高亮等方式强化重要条款告知义务,给予人们充分的知情权和自主选择权,才能以更优的消费体验激发更强的消费动能。
山东烟台 李江梅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