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大会在青岛上合之珠开幕。7月17日—7月20日同步举办2025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
在纷繁复杂的全球格局之下,这两大盛事以“地方”为支点,以“经贸”为纽带,聚焦“合作共享、创新发展”,为区域乃至全球治理提供了充满活力的实践路径。
此次盛会的高规格与广泛代表性令人瞩目。近30个国家的外宾齐聚青岛,其中不乏各国地方政府首脑、国际组织负责人与驻华大使。白俄罗斯地方经贸合作推介会、中国—上海合作组织产业园区联盟工作会议等精心设计的环节,正是“国家引导、地方担纲、多元主体共舞”这一新范式的生动诠释。地方合作成为国家战略的具身实践,使得上合组织这一宏大的“命运共同体”理念,得以在具体城市、具体园区、具体产业项目中生根发芽,生长出枝繁叶茂的务实成果。
上海合作组织产业链供应链青岛会议聚焦物流运输、新能源汽车、装备制造、数字经济四大核心产业展开深度对话与合作对接,直指当今全球治理中“发展”与“安全”的核心关切。在物流运输领域推动降本增效与境外节点布局,在新能源产业强化技术协同与市场共享,在数字经济中探索规则互鉴与安全共治——这些努力精准回应了区域经济韧性建设的紧迫需求。尤其“丝路电商”与现代贸易发展、金融赋能等主题对话沙龙,更是着力于打造更开放、更普惠、更具韧性的区域经济新生态。当全球产业链面临深刻调整,上合组织国家在青岛的对话与对接,正致力于构建一种基于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新型供应链模式,为全球供应链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区域性解决方案。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2025上合组织国际贸易投资博览会精心策划的上合特色马队巡游、俄罗斯艺术家眼中的贝加尔湖油画展、阿塞拜疆石榴文化节、阿联酋阿拉伯马环球杯等14场特色配套活动,无不致力于编织一张紧密的民心相通之网。
当各国人民在青岛共同品味异域文化、分享产业机遇、畅想合作前景时,“上海精神”所倡导的互信、互利、平等、协商,便超越了抽象理念,转化为可感、可知、可参与的真切体验。这种源自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的人文经济纽带,正是上合组织行稳致远的深厚根基,也是其区别于排他性区域集团的关键标识。
两大盛会以地方合作之“合”,推动区域发展之“兴”,最终指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道”。这种探索的伟大意义在于:它努力将宏大愿景转化为具体行动,将共同理念转化为共同利益,将文明多样性转化为创新驱动力。
当来自40个国家的展商和2700余家采购商在青岛的展馆内洽谈,当各地方政府代表在会场内外为合作项目推介,当普通民众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体验“和而不同”的魅力,一条由地方合作铺就、以共同发展为导向、以民心相通为支撑的区域协同发展新路,正日益清晰。
此次盛会,是一次“东方之约”,更是一场关于未来的生动实践: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根植于地方合作沃土、成长于共同发展实践、盛开于文明互鉴花园的可行路径。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同行者必达万里之遥。
当上合组织成员国乃至更广泛的伙伴们在此平台上共谋发展、共享机遇,他们不仅是在书写区域合作的新篇章,更是在为这个充满挑战的世界,探索一种更具包容性、韧性和活力的新型全球治理范式——以地方之合,筑命运与共的康庄大道。
(大众新闻记者 许金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