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半,当多数人还在熟睡,华强北华发北路街边一家小店“正宗普宁肠粉”的招牌准时亮起。店老板老许的父亲清点物品、整理冰箱、消毒碗筷,动作一丝不苟;老许的爱人扫地擦桌子搞卫生,手脚十分利索。老许则挨个打电话订购各种食材:“早啊,照旧先送五斤靓猪肉过来哦。”
9年来几乎每个清晨,他们都是在这样的忙碌中,开始一天的辛劳。这是一家不起眼的小店,坚持多年不涨价,用新鲜食材、周到服务赢得口碑,在一碟碟美味的肠粉中演绎平凡人的动人故事,见证华强北发展变迁。
创业失败后从零开始
和很多潮汕人一样,来自普宁的老许年轻时就到深圳闯荡,最开始与老乡一起在华强北做餐饮生意。随着华强北电子市场崛起,“一米柜台”让很多人在这里赚到第一桶金,老许和老乡也心动了,想投身电子零件生意。
老许在专心做肠粉。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摄
“说干就干,那时候还年轻,一人吃饱全家不愁,我把手上的积蓄全投进去了。”回想当年,老许有些感慨。事与愿违,因为对行业和市场了解不够,他的投资很快打了水漂。思考许久后,老许决定干回老本行,在华强北租下几平方米的铺面卖肠粉。“餐饮行业门槛相对较低,我之前也有一些经验,在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就这样在华强北开始第二次创业。”老许说。
2016年底小店正式开张从零开始经营,凭借分量大、口味好、食材靓等特点,老许的肠粉很快得到大家的认可,不少在华强北电子市场打拼的人成为小店的常客。慢慢地生意越来越好,老许就把旁边店铺也租下来,把家里人叫来一起干。
小店见证华强北发展
“老板,早啊!”到了早餐时间,几位顾客快步走进小店,跟老许挥手打声招呼就找位置坐下。老许起身微笑回应,“来啦,稍坐一会马上好。”他系上带有米浆斑点的围裙,开始打鸡蛋、倒米浆、搅肉末、放青菜,动作行云流水,不一会儿,冒着热气和香气的肠粉就摆在顾客面前,最低10元可品尝一份肠粉。
这几位是老顾客,来了不用点单老许就知道他们要吃什么。小店很快就坐满了,吃肠粉吸溜声、顾客说笑声、风扇转动声彼此交织,店里升腾起温馨烟火气。“每天到市场开店前,我习惯上这吃份热乎乎的肠粉,暖暖胃开始一天的工作。”顾客陈先生说,老板人很实在也很健谈,小店的氛围挺好。
“以前顾客会聊哪些电子元件需求多,哪款数码产品好卖,什么牌子智能手机更受欢迎,互相交流信息。”老许说,经营小店的同时他也见证着华强北的发展变迁。“近几年顾客讨论的是怎么打造品牌,怎么创新无人机,电商直播怎么搞。”小店的话题紧跟华强北科技潮流,也许某个爆品就在交流碰撞中诞生。
在老许的顾客中,以华强北创业者居多。其中,小曾给他留下深刻印象,几年前小曾一头扎进华强北,没有启动资金就从背包客干起,帮有需要的人选购二手手机。创业不易,有时一天走上几万步不见得有收获。“他经常忙到市场关门后过来吃份肠粉,小伙子很聪明也很能吃苦,坚持几年后积累不少货源和客户,现在租下柜台当老板。”
还有顾客看准商机,凭借爆款手机壳、潮流新品实现逆袭。当然,也有人创业失败后黯然离去。在老许看来,“深圳、华强北特别适合有想法、有梦想的人,只要努力拼搏不停‘折腾’总能有所收获。”
“我喜欢跟顾客交朋友,听到成功的喜讯送上祝贺,看到落寞的身影给个祝福,深圳为生活和梦想打拼的人都很了不起。”老许说,顾客的认可和信任是小店坚持下去的动力。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实习生 杨梓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