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涪陵区市场监管局一案例获评最佳典型案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4 16:28:00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重庆市委宣传部、市委文明办、市司法局结合全市十件“小案小事”治理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德法相伴文明相随”文明执法案例征集评选工作,共评选出10个最佳典型案例和22个优秀案例,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报送的“‘陵情执法’助力‘非遗’泡菜破茧国际”案例获评全市最佳典型案例。

案例涉及的公司是一家泡菜类食品生产企业,2023年3月1日,该公司在未取得食品生产许可的情况下,租用一废弃厂房,向周边农户收购新鲜萝卜、青椒等蔬菜经过粗加工后,即装入厂房内埋在地下的陶土缸里发酵生产“古法泡菜”,2023年3月17日被涪陵区市场监管局查获。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当事人生产经营场所存在“三防”设施缺失、地面未硬化、食品安全检测手段缺乏等问题,不具备食品生产经营获证条件。查明事实后,该局对当事人依法实施行政处罚。

事后,执法人员多次深入企业,指导整改,助其成为标准化、规范化的食品生产企业。其间,执法人员多次深入整改施工中的厂房,督促规范整改,大到生产线的组装方式,小到排水沟的井盖尺寸,一一给出建议。短时间内,生产场所从烂泥地毛坯厂房变为具备标准化设备的食品加工厂,一次性通过食品生产现场核查并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同时,指导公司将传统“古法泡菜”生产工艺与泡菜生产国家标准相融合,对产品进行改造提升。产品被命名为“涪陵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外,指导公司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向企业提出产品认证建议,讲明产品获得认证认可带来的好处。公司最终通过美国FDA认证,为对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

本案办理过程中,办案机构树立执法新理念,探索执法新模式,取得明显效果。首先执法人员依法严格落实行政处罚,做到定性准确,做到释法明理,推动案件查办。同时充分考量当事人实际情况和相关情节,做到裁量适当,既让当事人充分认识到其违法行为的危害性,主动接受处罚,又凸显了执法温度。同时,坚持惩教结合,服务企业发展。办案过程中,执法人员落实包容审慎监管相关要求,监管与服务并重,指导合规经营。同时结合行业特点,为当事人量身定制发展策略,让企业在取得食品经营许可后做大做强。(苏适 文光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