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 温卫东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基础,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迫切需要人大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破解基层治理难题,将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定西市人大探索覆盖全市119个乡镇人大和3个街道人大工委的“民主实事”实践,探索构建“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协同、代表推动、群众参与”的联动机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充分彰显了党的主张、国家意志与人民意愿在基层的有机统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提出,“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我国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丰富各层级民主形式,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体现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各方面。”“民主实事”正是对这一科学理论的自觉运用,是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的制度化创新成果。其核心在于以人民群众为主体、以民主协商为路径破解民生难题,有效实现了民主价值与治理需求的契合。
伴随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基层治理面临的问题更趋复杂多元,亟须健全长效化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工作机制。“民主实事”把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链条”融入基层治理全生命周期,贯通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全方位”,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种基于广泛、深度、有序参与的民主实践,有效激活了基层治理的内生动力与活力。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与核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民主实事”植根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生动践行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深刻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通过进一步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推动人民群众“家门口”的民主政治落地生根,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具体、现实、生动、鲜活地体现到基层治理的细微之处。
“民主实事”的探索实践,深刻揭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释放治理效能的核心要素与运行规律,为深化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坚持党的领导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紧紧依靠各级党委协调解决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难题,确保党的领导贯穿于“民主实事”酝酿、遴选、实施、监督、评议的全过程各环节。要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根本前提,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推动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与基层民主治理活力深度融合,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贯通决策落实的“最初一公里”与“最后一公里”。
激发群众广泛深度参与。“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拓宽群众有序参与基层治理渠道,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必须夯实多层次、便捷化的参与平台。要充分发挥人大在密切同人民群众联系中的带头作用,丰富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内容和形式,激活人大代表家(室)、基层立法联系点等阵地效能,创设更多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民主“微场景”。通过引导群众“沉浸式”参与,持续提升对民主的认知能力、参与热情、协商素养和监督实效。深化数字赋能,运用线上“议事群”、代表“履职码”等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互融共促、全天候响应的民意表达载体,有效突破时空壁垒,极大拓展民主参与的广度与深度。
聚力破解急难愁盼问题。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相统一,精准聚焦发展所需、改革所急、基层所盼、民心所向。要紧扣乡村振兴、创安创稳等基层治理中的重点问题,通过民主协商有效汇聚社会力量、精准破解民生难题、广泛凝聚治理共识,确保民主实践与民生需求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民主成效的最终标尺,不仅保障群众“有渠道发声”,更要确保“诉求必有回应、建议必受重视、问题真能解决、成效清晰可感”。要坚持每年集中力量办好办实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持续释放基层治理的温度、精度与效能。
深化制度机制改革创新。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要遵循“小切口、可操作、重实效”的原则,系统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体系和工作体系。重点在于科学界定参与主体权责边界,优化运作流程标准规范,健全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强化刚性约束。核心是构建覆盖“民意征集—民主协商—依法决策—协同推进—全程监督—绩效评估—评议反馈”全链条的闭环运行机制。通过不断深化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的内在统一性,为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筑牢更为坚实的制度根基。
弘扬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侵蚀民主肌理、阻滞治理效能的顽瘴痼疾。必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反对和纠治“走过场”“闭门造车”“过度留痕”等脱离群众、背离初衷的做法,确保基层民主实践真正实现务实、节俭、高效。要始终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使其真正成为“民主实事”的深度参与者、过程监督者、成效评价者和最终受益者,最终构建民主成果可检验、可持续、可巩固的良性发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