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达摩财经
医美行业爆发“口水战”,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再度成为主角。
5月17日,华熙生物(688363.SH)在官方微信公众号上刊发了一篇名为“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的文章。
文中称,部分券商发布透明质酸(即“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的“对比研究”,伴随着此后兴起的透明质酸“过时论”,严重误导市场。而上述言论的兴起,本质上是一场由“浮躁资本”构建的题材幻象,试图用“神话过时”绕开中国产业发展必然面临的进阶过程,引导资本和市场资源聚焦于资本新题材,用“新贵登场”塑造沙土高楼。
此次华熙生物发布的文章中,出现了华泰证券、安信证券、国金证券、西部证券等多家券商所发布的研报。上述券商所发研报的研究对象,均为港股上市公司巨子生物(2367.HK)。
截图自华熙生物官微
同处医美行业,华熙生物与巨子生物的代表产品分别为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均为具有填充、修复功能的生物材料。不过,由于玻尿酸更早突破量产技术,产能早早得以释放,目前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
近十年间,玻尿酸原料一直在不断降价,平均每年降幅在5%左右,产能已经开始过剩,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进入玻尿酸市场,行业竞争也在不断加剧。
与玻尿酸相比,重组胶原蛋白的量产突破来的更晚一些,行业目前仍处于成长期。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中国重组胶原蛋白市场正以年复合增长率44.93%的速度扩容,到2030年时市场规模预计达到2193.8亿元。
一方竞争加剧,另一方仍在成长,预期交织之下,玻尿酸与重组胶原蛋白龙头企业的股价也随之变动。华熙生物在2021年时股价曾突破300元/股,总市值接近1500亿元。截至5月19日,华熙生物股价已降至50.60元/股,总市值仅余244亿元,较最高时蒸发超1200亿元。
而巨子生物自上市以来股价便持续上涨,目前股价为83.30港元/股,总市值为892亿港元(约合824亿元)。
在华熙生物看来,券商研报中频频出现玻尿酸和重组胶原蛋白的“对比研究”,主要是为了在资本市场上营造预期。文中称“2022年开始,随着资本市场不断追求新的公司题材,重组胶原蛋白概念被看似幸运地选中了。”
无论这种观点是否合理,但从市值上看,玻尿酸概念和重组胶原蛋白概念的确在2022年前后出现了轮动。
玻尿酸“三巨头”中,华熙生物与昊海生科均在2019年上市,爱美客则在2020年上市。在上市之后,三家公司的股价持续上涨。Wind数据显示,自上市首日至2021年6月30日,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爱美客的股价涨幅分别为61.09%、227.35%、319.48%,市盈率(TTM)均在百倍以上。三家公司中市值最高的爱美客也被冠以了“医美茅”的称号。
但就在玻尿酸公司风头正盛之时,医美行业却已经出现隐忧。据第一财经2021年5月报道,彼时医美机构已经开始争夺社交流量入口,线上获客成本水涨船高。此外,2021年8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征求意见稿)》,将对医美行业乱象进行打击。
也正是自2021年7月起,玻尿酸“三巨头”的股价开始整体下行。2021年7月1日至今年5月19日期间,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爱美客的股价跌幅分别为68.45%、81.46%、64.76%。
随着玻尿酸龙头在资本市场上日益沉寂,重组胶原蛋白上市公司巨子生物、锦波生物成为医美概念中新的“宠儿”。两家公司的上市时间相对较晚,其中巨子生物与2022年11月登陆港交所,锦波生物原在新三板挂牌,后于2023年7月在北交所上市。
自上市以来,两家公司股价持续走高。截至5月19日收盘,巨子生物的股价收于83.30港元/股,较其发行价上涨242.8%,总市值为892亿港元(约合824亿元人民币),锦波生物的股价为528.72元/股,较其转板时发行价上涨979%,总市值为468亿元。
与之相比,同日昊海生科、华熙生物、爱美客的总市值分别为119亿元、244亿元、515亿元,巨子生物的总市值接近三家玻尿酸公司的市值之和。
巨子生物、锦波生物股价大涨,也让两家公司的实控人登顶首富之位。其中,巨子生物实控人范代娣、严建亚夫妇以超450亿元的身价,代替隆基绿能创始人李振国夫妇成为陕西省首富。而据202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锦波生物实控人杨霞也以115亿元的身价,坐上了山西省女首富之位。
在市值轮动的同时,巨子生物也在业绩上完成了对华熙生物的反超。
华熙生物的黄金年代在2023年前。公开资料显示,作为国内玻尿酸龙头之一,华熙生物在全球玻尿酸原料市场中的市占率约在40%左右。不过,由于行业内竞争者众多,玻尿酸原料业务增长相对缓慢,公司也不得不开发原料以外的新业务以支撑营收增长,这一新业务即为功能性化妆品。
在华熙生物上市之前,功能性化妆品的营收规模仅占公司总营收的两成出头,但在上市后,公司化妆品业务规模迅速增长,到了2022年,该业务的营收已经超过原料业务的4倍。在化妆品业务的带领下,公司的营收由2018年的12.63亿元增长至2022年的63.59亿元,归母净利润也由4.24亿元增长至9.71亿元。
自2023年开始,华熙生物功能性护肤品陷入销售困局,连续两年收入下滑。这也导致公司自2023年起整体业绩下滑。2024年第四季度甚至出现了罕见的单季净亏损。
与华熙生物类似,2024年,昊海生科、爱美客的业绩增速也大幅下滑。2025年一季度,两家公司的营收及净利润均陷入负增长。
重组胶原蛋白行业两家上市公司的业绩则仍保持高速增长势头。2022年至2024年期间,巨子生物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6.59亿元、38.91亿元、59.81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1.22亿元、16.02亿元、22.27亿元。
一方增长一方下滑,这也导致在2024年,巨子生物的业绩水平已经超过了玻尿酸龙头华熙生物。年报显示,2024年,华熙生物的营业收入为53.71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74亿元,仅为巨子生物净利润的十二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