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白金鑫)5月9日至12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妇女联合会共同主办,山西省科学技术馆承办的第39届山西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暨第24届山西省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双赛融合以创新实践点燃青少年科技热情,来自全省11市共364件创新作品、165支机器人战队、450余名选手、108名教练参赛。
本次科技创新大赛设青少年科技创新成果、科技辅导员科技教育创新两大竞赛板块,涵盖竞赛与展示活动。机器人竞赛则紧扣时代热点,设置综合技能、创新挑战、轨迹普及三大赛项,巧妙地将“跟着悟空游山西”“低空经济”“一带一路”等主题融入其中。
在机器人竞赛的综合技能比赛场地,来自长治市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学会的参赛学生孙宇轩和闫思辰全神贯注地操作着机器人。他们的机器人需要模拟在复杂的地形中完成一系列任务,从搬运物品到穿越障碍,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精准的编程和默契的团队协作。孙宇轩表示:“这个赛项不仅考验我们的编程能力,还锻炼了我们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准备过程中,我们遇到了机器人动力不足、程序运行不稳定等问题,但通过不断查阅资料、请教老师,我们最终克服了困难。”闫思辰说:“这次比赛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山西的文化和地理特色,比如在模拟‘低空经济’运输场景时,我们就结合了山西的交通枢纽和产业分布情况,感觉特别有意义。”
创新挑战赛则更注重选手的创新思维和对新技术的应用。一群来自太原的小学生组成的战队,带来了他们设计的智能环保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识别垃圾种类,并进行分类回收。战队队长白崇琳兴奋地介绍:“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机器人,为环保事业出一份力。在设计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图像识别、机器学习等前沿技术,虽然很有挑战性,但也非常有趣。”
“现在是科技时代,让孩子早点接触科技,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对他们的未来发展很有帮助。”来自太原的李子豪告诉记者,通过比赛,孩子能结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自己的视野。
有着多年带队经验的长治市人工智能科普教育学会教练赵嘉认为:“机器人竞赛不仅仅是技术的比拼,更是综合素质的较量。在训练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比如在设计机器人时,我们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提出自己的想法,然后一起探讨可行性。当遇到技术难题时,引导他们自己查阅资料、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大赛期间,主办方还精心打造了人工智能互动体验环节。京东方艺云科技的“屏之物联”技术惊艳亮相,通过类纸画屏与AIGC技术打造的“超验之躯”互动展项,为青少年带来了沉浸式的智能科技体验,激发青少年的AI探索热情。
相关人士表示,此次竞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山西省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科技才华的舞台,也为全省科技教育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希望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受到科技的熏陶,投身到科技创新的浪潮中。
(编辑:张瑶)
通讯员:白金鑫
青科新闻:青春聚力量,创新探前路,以青少视角观天下。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351—40498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