蕲春汉子让稻田生出“金疙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2:01:00    

湖北日报客户端讯(通讯员李威、郭力)蕲春八里禾香米业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安装调试生产设备,为即将到来的6月试产做准备。这家集虾稻米种植、烘干、深加工于一体的企业,承载着创始人吴贵如的“品牌梦”。从“蕲春养虾第一人”到如今的一二产融合发展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吴贵如用20年的坚守与创新,在稻虾共舞间书写着现代农业的传奇。

武汉街头一口虾,催生蕲春“虾稻梦”

吴贵如的创业故事,要从2003年说起。那一年,他在武汉江汉路第一次品尝到了油焖大虾,鲜香麻辣的味道让他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他发现小龙虾的市场需求巨大,家乡蕲春的稻田里也常常能看到野生小龙虾。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海中萌芽:何不尝试养殖小龙虾?

那时候,小龙虾养殖还没有成为产业,包括后来以小龙虾闻名的潜江也才刚刚开始规模养殖小龙虾。2004年,吴贵如在自家6亩农田里开始了第一次尝试。令人惊喜的是,第一次养殖就获得了大丰收,亩产高达200斤。这让吴贵如信心倍增,第二年,他毅然辞去工作,专职回乡养殖小龙虾。

2006年,吴贵如将养殖规模扩大到140亩,但亩产却骤降至50斤。面对巨大的亏损,他并没有气馁,而是选择迎难而上。通过不断反思和总结经验,他尝试了多种植养殖模式,包括不种稻专养虾、投喂精饲料等,但依然连续三年亏损。直到2009年,他终于摸索出一套科学的生态养殖模式,产量才有所回升。

十年磨一剑,闯出生态种养“黄金公式”

吴贵如的虾稻种养模式,核心在于“生态”二字。他严格控制用药、用肥和投饲料,摸索出了一套科学的种养方法。例如,他用菜饼等有机肥代替尿素,延缓秧苗生长速度,从而有效抵御病虫害,减少农药使用率。这种模式不仅保证了稻谷的产量,还显著改善了稻田水环境,养出的小龙虾品质更佳。

此外,他在小龙虾饲料方面也下足了功夫。通过使用“伊乐藻”、菜饼、麦麸、黄豆、碎米、米糠等天然饲料,减少精饲料的投喂量,不仅降低了养殖成本,还进一步改善了水质。

他的生态种养模式在圈内颇有名气,经常受邀到周边县市传授虾稻养殖经验,带动了300多人从事虾稻养殖。

如今,吴贵如的虾稻种养模式已经相对成熟,每年可产小龙虾10万斤,水稻约100万斤。每当收获季节,前来收购的货车在田埂上排起长队,小龙虾销往武汉、南京等地的批发市场,稻米则被周边加工厂抢购一空。但吴贵如并不满足:“虾稻品质这么好,为啥只能卖‘大路货’的价钱?”

从田间到车间,打造“虾珍稻”品牌

2017年,吴贵如注册了“虾珍稻”商标,正式开启了他的品牌梦。

尽管吴贵如的虾稻品质优良,但由于缺乏稻谷加工设备,过去他的产品多以低价销售或请人代加工为主,市场占有率低,品牌影响力有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决定斥巨资建厂,将虾稻深加工成品牌产品。

如今,八里禾香米业拥有两条全自动稻谷加工生产线,年可生产稻米1万吨。吴贵如抚摸着崭新的设备,眼神里透着兴奋,“以后我的虾稻米不仅要进商超,还要上电商平台,让全国消费者都知道蕲春有个‘虾珍稻’。”

八里禾香米业的投产,不仅提升了虾稻的附加值,还解决了周边村民稻谷的销售问题,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今年计划收购周边农户500万斤稻谷,按每斤比市场价高 2分钱算,能让乡亲们多赚10万元。”吴贵如坦言,“稻谷加工是一个微利行业,前五年可以不盈利,他愿意用养虾的利润来补贴米厂,只为将‘虾珍稻’品牌做大做强。”

吴贵如不仅将小龙虾养殖发展成一项富民产业,还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八里禾香米业的投产,不仅是吴贵如品牌梦的实现,更是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座里程碑。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相关文章